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简体版| 繁体版 用户空间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村危房改造

【抓绩效 惠民生 暖民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乡村振兴工作实绩综述

2023-09-15 17:11     来源:钦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作者:村镇建设科  黄颖鑫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则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事关钦州现代化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推进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中之重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全力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023年钦北区板城镇飞跃村委屯江村实施危房改造后的农房

一、住房条件全面改善,农民群众从住有所居向舒适耐用继而向现代宜居发展。

在住房保障方面: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93万户,各级财政资金共计投入6.82亿元,解决了8.9万名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脱贫攻坚期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有保障的各项要求,采取非常措施,硬核攻坚,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49万户。在自治区设区市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价中,钦州市2020、20212022年连续三年位列全区第一,获得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表扬激励,为全区连续五年脱贫攻坚考核获得好的等次作出了住房保障贡献。2023年自治区下达的472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面开工建设,截至2023年913日,全市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已竣工370户,竣工率78.39%,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不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住房功能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住房二层及以上住房占总量的73.55%;清洁厨房、水冲式厕所得到广泛使用;人畜混居、厨厕分离等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在建造方式方面:浦北县于2019年实施了按图集建房奖励制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于2020年发布了钦州市农村房屋特色风貌管控导则,农村住房普遍使用圈梁和构造柱,安全性能得到强化;2020年底,乡镇“禁实”、县城“限粘”工作全面完成,粘土实心砖退出历史舞台,农村农房建设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占比达30%

浦北县寨圩镇歌棉村委六鸦村实施乡村风貌改造后的村貌

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村庄环境从“脏乱差”向干净整洁继而向美丽宜居转变。

在制度设计方面: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起草了《钦州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指挥部工作方案》《钦州市 2021 年“两高两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各项部署落实落地。

在专项行动方面:一是牵头组织全市“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行动中的道路硬化、公共照明、改厨改厕等专项活动。20172018年完成全市农村改厕72440户,农村改厨69220户;2019—2020年完成自然村屯公厕项目建设31个;20212022年完成全市公共照明项目122个;20212023年完成全市19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转运设施项目建设。二是开展乡村风貌提升行动。2021年全市累计完成6031栋农房风貌特色塑造,4957个村庄全域基本整治建设,完成投资额约4.6亿元,全市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3万人次,社会各界捐款超过3600万元,所辖四个县(区)的任务村屯均建立完善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管护、农房管控、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初步形成了约100公里的连片乡村风貌示范带,打造出富有钦州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感观效果好、高品质、高水准的乡村新风貌。

国家级传统村落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俯瞰图

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明显改观,文化载体从数量增长向有效保护继而向活化利用提升。

从数量来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1个村庄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以上传统村落,其中有12个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保护不断实现新突破,不断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

从有效保护来看:一是建章立制。2021年8,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组织起草的《钦州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的印发实施,填补了钦州市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上的法律空白。二是修缮改造。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累计补助2600万元,对我市7个自治区级以上传统村落进行了修缮改造。

从活化利用来看:一是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灵山县2022年获得自治区示范补助资金2000万元,将灵山县萍塘村、大芦村、马肚塘村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纳入了自治区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截至2023915日,已完成了全部工程量50%,预计于2023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二是传统工匠培育。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每年均组织约700名农村建筑工匠培训,2018年至今累计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和农村“两委”干部约5300人,2023年将完成约800名农村建筑工匠和农村“两委”干部专题培训,通过农村建筑工匠培育带动乡村建设,推动提升乡村风貌。

国家级特色小镇,灵山陆屋机电产业小镇

四、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品质从规模扩充向特色发展继而向品质提升迈进。

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积极推进灵山县机电产业小镇、浦北县红椎菌小镇、钦南区坭兴陶小镇和钦北区飞翔小镇培育建设,灵山机电产业小镇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坚持以产业升级、产业运营、产业投资为主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全市4个小镇已落实建设用地面积5.18平方千米,引进企业83家,吸纳就业人数约1.3万人,累计完成投资41.83亿元,各小镇空间不断发展完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小镇产业发展不断增强,特色小镇培育建设成效明显。

灵山县新圩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营性自建房拆除重建现场

五、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确保自建房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2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要求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截至2023年9月13日,全市共排查自建房83.25万栋,其中,经营性自建房5.93万栋;排查出存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4223栋,已完成房屋安全性鉴定报告713份,鉴定率16.88%,鉴定进度排名全区第1位;已完成整治销号2696栋,整治销号率63.84%,销号进度排名全区第3位。自2022年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全市至今未发生自建房倒塌安全事故,共发动4次全覆盖自建房排查,全市累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473次,开展业务培训823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6082人,宣传动员6256次,组织基层干部约13.7万人开展排查,发放城乡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信息归集表约140万份,在推进公共安全上持续发力,全力保障自建房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