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刘佐
融媒体记者 赖 昕
刘佐接受专访。融媒体记者 徐 迈 摄
记者:近年来,我市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成效有目共睹,住建局如何结合自身职能来做好城市建设有关工作?
刘佐:我们持之以恒补短板、挑重担,在改善城市功能品质上实现新提升。
一是着力加强城市路网建设。北部湾大道东延长线等快速通道贯通。完成白石湖片区菩提路、凌云街中段建设,海棠街、安州大道中段等项目基本完工。龙坪街、金州北路、福盛街、黎合江路口整治工程4个项目基本完成,市民出行堵点和痛点进一步改善。
二是加力推进公用设施建设。建成地下管网里程达431.86公里,完成投资12.84亿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51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各县区与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就镇级污水处理厂项目进行PPP合作洽谈取得积极进展。
三是聚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建成宋城墙遗址公园,用绣花功夫建成攀桂坊、占鳌坊牌坊,小董起义群雕、苏三娘、黄明堂和岳霖等4座历史名人及革命先贤雕塑,指导修缮状元墙小广场、广州会馆陈列馆等工程,一至四马路老街巷实现华丽蝶变。全市组织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06个,惠及6915户。
四是发力申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订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进度目标责任方案,初步形成工作目标任务体系,为下一步加快申报工作做好了准备。
五是强力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房屋建筑调查146.33万户,全区排名第一。我市浦北县典型经验获得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通报表扬,并印发文件推广经验做法。
记者:去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成绩不错,那么乡村建设工作方面又有哪些成效呢?
刘佐:我们多措并举强保障、优环境,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在推进乡村宜居水平上打开新局面。
一是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完成63个“美丽村屯”示范村建设、4957个村庄全域整治、6031栋农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任务629户全部竣工,农村群众住有安居有了新保障。开工建设6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按期竣工70个村屯公共照明项目和5个屯内道路硬化项目。
二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市政设施建设。实施1个乡镇级、3个村级垃圾中转设施项目,共获自治区补助374万元。
三是用力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培育。灵山县陆屋镇机电产业小镇、钦北区大寺飞翔小镇通过了自治区验收评估,转入建设阶段。制定了钦南区坭兴陶小镇三年项目建设计划,培育期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同时,加大传统村落保护,成功申报新一批传统村落11个。
增进民生福祉更有温度
记者:围绕办好民生事,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取得什么成效?
刘佐:我们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自治区下达我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54套任务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2289套,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3670户。危旧房改造开工997套,基本建成401套,完成投资7195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得到自治区住建厅通报肯定。
同时,着力提升保障性住房小区居住品质。对全市200户以上28个已建成入住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开展“阳光社区·美丽家园”创建,加快补齐既有保障性住房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记者:如果说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兜底的民生工程,那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就是我市的一个支柱产业,住建部门在推进行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佐: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建筑业、房地产业两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两大产业年度实现税收25.1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4.5%。两大产业地方可用税收占全市总额的19.7%。
一是建筑业行业经济有新增长。出台《推动钦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从建设企业总部基地、税费奖补以及鼓励民营投资企业选用本地建筑施工企业等方面创新措施,2021年建筑业产值实现511.77亿元。建筑企业发展到588家,其中年内新增305家。年内成功扶持2家二级施工企业晋升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2家三级施工企业晋升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
二是房地产平稳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实施房地产行业扶持政策,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2021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3.25亿元,其中建安投资120.52亿元,同比增长3.9%。
记者:我市政务服务环境持续优化,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探索?
刘佐:我们锐意进取抓改革、增动力,努力打造服务新模式,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环节由自治区要求的14个环节压缩至8个环节,审批时限由自治区要求的35个工作日压缩至24个工作日。推进深化“证照分离”“放管服”改革,下放事项9项。实施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简化勘察接收证明办理和施工图审查情况备案。印发进一步规范消防车通道、消防救援场地设计、建设和管理文件,严把消防设计、竣工验收、监督管理“三关”,着力解决“生命通道”非法占用问题。
聚焦高质发展更有力度
记者:全面实施“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谋划2022年工作上有哪些思考?
刘佐:2022年我局将重点做好城市更新、乡村建设、民生保障、行业经济等四篇文章。
一是推进城市更新,在实施“造滨城”上拓展新局面。聚焦建设“两个新城”,加快完善市政路网。配合推进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确保全年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7个。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大力度推进海绵城市、无障碍城市建设,全力申报开展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力争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是推进乡村建设,在推进“美乡村”上绘出新画卷。加大平陆运河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加强特色小镇培育和申报,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常态化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消除农房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推动农房抗震加固改造。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充分挖掘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认真组织申报传统村落。
三是落实民生工程,在推进住房保障体系上迈出新步伐。坚持系统谋划,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强化监督指导,促进实现全市人民住有所居。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力争6月底前大部分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加强公租房管理,坚持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强化精准分类保障。深入推进公租房小区“阳光社区·美丽家园”示范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推动行业经济发展,在加快建筑业、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上达到新高度。建筑业发展方面,对龙头建筑企业做好跟踪服务,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同时,充分调动发挥中小建筑企业的作用,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钦州市建筑业产业园A园投入使用,力争建筑业产业园B园建设年底竣工,形成产业园集聚影响力,打造特色建筑产业集群。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强化参建各方质量安全责任,加强建筑材料溯源管理,突出房建市政工程预拌混凝土质量和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深入开展违规使用海砂专项整治。房地产业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出台我市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坚决有力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确保房地产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维护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合法权益。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